用心成就梦想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报考



  • 微博
  • 微信
  • QQ好友
  • QQ空间
  • 百度

重庆市医药学校"师型教师”招投标中标单

重庆英豪教育培训学校教师培训协议单位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培训协议单位

详细内容

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分类”(二 )

五、知识

1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根据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

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理性知识

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

2

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3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是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提取。

①获得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联系,出现新的意义建构;

②保持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将随时间的延长而被遗忘;

③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命题网络、表象和图式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程序性知识学习包括两种类型:模式识别学习和动作步骤学习。模式识别学习是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通常要经过概括化和分化两种心理机制;动作步骤学习是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的学习,主要通过程序化和程序的合成两个机制来完成。

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4

具体的知识、方式方法的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

布鲁姆的知识分类:具体的知识、方式方法的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

5

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

根据知识的来源,分为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

6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根据知识是否容易传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了“显性知识”(明确知识)和“隐性知识”(缄默知识)的知识形态。

显性知识

是指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表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

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波兰尼的经典比喻证明隐性知识的存在,他说,我们能从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么认出这张脸的。这便是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的转换

研究者建立了一个知识转换的矩阵,说明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两种知识之间的转换达到管理知识的目的。

①社会化。共享个人隐性知识的过程。分享经历和经验是理解别人思想和感情的最好途径。

②外化。将隐性知识说出来并以其他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交谈是知识外化的一种极好的途径。

③内化。将新创造的显性知识转换成个人的隐性知识。

④综合化。将显性知识转换成更复杂的显性知识。传播某一方面的知识、编辑和系统化这类知识是转换的关键。

7

语义知识、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梅耶的知识分类:语义知识、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梅耶在安德森的知识分类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表述为语义知识,将程序性知识分为: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也称为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对内调控的技能;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带有很高的概括性;儿童的策略学习与应用受其整个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策略性知识的习得和应用离不开元认知监控。


六、技能

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和学习策略都隶属于程序性知识。

01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运动、体操、田径等。操作技能具有三个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微细型操作技能

粗放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操作技能可以分为微细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细微型操作技能是依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的,一般不需要激烈的大运动,而依靠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如打字、弹琴。粗放型操作技能是依靠大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的,执行动作时伴有强有力的大肌肉收缩和通过全身运动的神经或肌肉协调动作,如举重、铁饼、标枪等。

连续型操作技能

断续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操作技能可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不连续型(断续型)操作技能。

连续的操作技能需要对外部情景进行不断调节,而且完成得动作序列较长。例如骑自行车、开汽车、舞蹈、打字、滑冰等活动中需要用连续的技能。不连续的技能只包括较短的序列,其精确性可以技术。例如,射击、偷篮、投标、举重、禁止刹车等都是典型的不连续的操作技能的活动。

闭合型操作技能

开放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操作技能可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型操作技能。

这是根据动作技能进行过程中外部条件是否变化进行的分类。封闭的操作技能主要根据个体内部的反馈信息来调节、完成,如打保龄球、跳水、体操等;开放的操作技能主要依赖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来调节、完成,如开汽车、打排球、击剑等。

徒手型操作技能

器械型操作技能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操作技能可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凡是依靠操作自身的机体来实现的操作技能都属于徒手型操作技能;依靠器械等来实现的操作技能属于器械型操作技能。

02

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又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记忆技能等。

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和抽象性(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心智技能分为一般的心智技能和特殊的心智技能。一般的心智技能包括观察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的技能;特殊的心智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一般的心智技能需要通过特殊的心智技能得到表现;特殊的心智技能需要以一般的心智技能为基础

七、记忆

记忆是个体通过对知识的识记、保持、再现(回忆、再认)等方式,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过程。根据记忆的结构,可将记忆分为三个部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的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01


瞬时记忆

斯珀林于1960在自己的首创性实验中,通过“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 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1)瞬时记忆的概念:又称为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例如,当人们看电影时,虽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是我们却可以将这些图像看成是连续运动的,这就是由于感觉记忆存在的结果。

(2)瞬时记忆的特点:①时间极短0.25-4秒;②容量较大,一般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能被登记;③形象鲜明;④信息原始,易消退。

(3)瞬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图像记忆是主要编码形式。

(4)瞬时记忆的存储:瞬时记忆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转入短时记忆。



02


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概念:又称为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是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复述、组块、编码。

(2)短时记忆的特点:①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②容量有限,一般是7±2个项目,米勒提出组块的概念来计算记忆容量提高的问题;③意识清晰;④操作性强,加工感觉记忆保持的信息为当前工作服务,必要信息经复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根据工作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完成操作;⑤易受干扰,阻止复述,原有信息很快消失,不能恢复。

(3)短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也存在语义编码,主要是听觉编码。

(4)短时记忆的存储: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的有效办法。复述分为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机械复述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精细复述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通过精细复述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存储。



03


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概念:又称为永久性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长时记忆的特点:①容量大;②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3)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的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人们在长时记忆中保持的是“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其中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4)长时记忆的存储: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长时记忆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八、迁移


01


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1.从迁移的性质和影响效果方面看,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零迁移也叫中性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

0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学习了“请、清、情、晴”一组字后,有助于另一组字“幕、墓、暮、慕”的学习属于水平迁移。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分为自上而下的迁移和自下而上的迁移。例如,某学生学习水果概念联想苹果概念,从而认识到水果是一种多汁且甜味的果实,属于垂直迁移。

03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依据迁移的时间顺序不同,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前面的学习影响后面的学习,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例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概念的理解会产生影响。

04


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掌握了加减法对做四则运算的影响等。

05


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

5.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分为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

自迁移通常表现为原有经验在相同情境中的重复;近迁移是指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之前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是指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之前的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

06


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6.依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低路迁移是指以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迁移时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思维的参与,如驾驶不同类型的汽车;高路迁移指有意识地将在某一种情境下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如利用做笔记策略阅读文章。

07


同化性、顺应性和重组性迁移

7.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中。

如,各种不同的武术动作的迁移属于重组性迁移。

九、学习动机

01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按照学习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

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换句话说,能激起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是学习本身,例如学习材料的趣味。

外部学习动机

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02

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按照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判断学习动机高尚与低级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如果把学习看成是对社会做贡献和尽义务,则是高尚的学习动机;而把学习看成是猎取个人名利的手段,则是低级的学习动机。

03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按照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它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这种动机很具体,作用效果很明显,但不够稳定,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它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高尚的、正确的间接性动机的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04

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按照学习动机在活动中起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在人的活动中,特别是在复杂的活动中往往存在多种动机,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称为主导性动机;有的动机起次要的辅助作用,叫作辅助性学习动机。

05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按照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贝尔等人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认知内驱力

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一般来说,这种内驱力大多数是从好奇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是学习者后天获得的,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

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它具有三个条件:①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②学生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③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儿童初期是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即小学初期的附属内驱力主要表现为为了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表扬与奖励;小学后期及初中期,主要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青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求,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十、学习策略

迈克卡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①复述策略  如重复、抄写、划线、做记录等

②精加工策略  如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想象、口述、总结、类比、答疑等

③组织策略   如归类、纲要、表格等

元认知策略

①计划策略  如设置目标、浏览材料、设置思考题、分析等

②监控策略  如对资料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速度和时间、集中注意等

③调节策略  如调节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习、使用应试策略等

资源管理策略

①时间管理策略  如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

②环境管理策略  如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等

③努力管理策略  如激发内在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正确归因、自我奖励等

④学业求助策略  如寻找老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


在线表单提交
更多
您的姓名 *
电话 *
咨询科目 *
备注内容
按钮

在线留言

281 人已预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线刷题


培训课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周一到周日9:00-18:00

技术支持: 风科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