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成就梦想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报考



  • 微博
  • 微信
  • QQ好友
  • QQ空间
  • 百度

重庆市医药学校"师型教师”招投标中标单

重庆英豪教育培训学校教师培训协议单位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培训协议单位

详细内容

2019下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一、考题回顾

题目:孔雀东南飞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中国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做夫妻,死后也要同墓穴。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惠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根据学生预习,出示课件介绍汉乐府诗歌特点及《孔雀东南飞》。

明确:“乐府”原是官署的名称,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诗体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完全由机构的名称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表现形式上是杂言和五言,取代了《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写作技巧上注重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语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明确:(1)箜篌 公姥 伶俜 葳蕤

(2)通假字:取,通“娶”。帘,通“奁”。

(3)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4)古今异义词

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复述选段的故事。

明确:兰芝被遣——夫妻誓别。选取部分复述。

焦母刁难兰芝,兰芝表明态度,毅然请归。焦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三)深入研读

1.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生活的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

从纵的方面看,按时间顺序,刻画出了兰芝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以及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指责毫无道理。【板书:刘兰芝 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

从横向罗列数字看,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2.体味焦仲卿与母亲及兰芝的对话,理解其作用。

明确:(1)通过焦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表现了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

(2)初次展示了焦仲卿的懦弱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有一丝幻想。【板书:焦仲卿 懦弱】

(3)塑造了一个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面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显得专横而顽固。【板书:焦母 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

(四)拓展延伸

分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五)小结作业

封建时代,女子被休回家,今后的生活是不难想象的,伴随的将是屈辱、孤独和凄凉,那么兰芝回家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她和焦仲卿的结局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文中余下部分,想一想造成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诗中又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节课一起讨论。

【答辩题目解析】

1.诗歌还有什么其他的鉴赏方式?

2.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

一、考题回顾

题目:将进酒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导入。

2.解题:将字的读音、字义并联系《诗经?卫风?氓》诗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将”的意思加深对诗题的理解。【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明确: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疑问: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背景了解,教师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三)深入研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让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明确个别字词读音。

2.讨论问题,理解诗意和诗人情感变化。

(1)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2)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写作背景进行解释。

(4)播放朗诵录音,让学生找出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及相关的句子。【板书:愁→悲-乐-愤-狂】

(5)全班分两部分,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

(四)巩固提高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小结作业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作业:请学生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在这名句后,自己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李白。

【答辩题目】

1.意象是什么?结合本首诗歌,请你谈谈如何对“意象”进行教学?

2.请说一下本诗的创作背景。

……………………………………………………………………

一、考题回顾

题目:拿来主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引进到韩国和《来自星星的你》引入我国的新闻。

2.提问学生:“你们对这种文化引进和输出有什么看法?”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对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又是怎么看的?一起进入今天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教师强调要读出讽刺的语气。

2.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讨论这几段文字主要在论证什么观点。

3.学生会回答出:主要论证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去论证他的观点的?”

(三)深入研读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中比喻论证方法的使用。

明确:比喻论证,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对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分别比作“孱头”“昏蛋”和“废物”,而这三种对待大宅子的人又分别对应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孱头——懦弱无能,不敢面对。昏蛋——不分好坏,全盘否定。废物——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2.学生自主分析第二段中的比喻论证。

明确: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纯粹的糟粕。对应的四种态度:吸收(使用),批判地吸收,作为史料存放,坚决抛弃。【板书:孱头 懦弱无能;鱼翅 精华;鸦片 糟粕;烟具 旧形式;姨太太 纯粹的糟粕】

3.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描摹可使语言形象;反语可使语言辛辣;夸张可使事物在变形中现出真相。这几者结合起来,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融入语言,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辛辣有力而又意味深长。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讽刺与奚落。化抽象为形象。显示讽刺的魅力。

4.再读课文,带着辛辣讽刺的语气。

5.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提问学生:“拿来”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6.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是怎样的态度,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拿来主义?”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学生再次读全文,注意读出讽刺意味。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播放相关文化引进与输出的资料。

(五)作业小结

小结:鲁迅的文章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细细体味,慢慢咀嚼。

作业:找出鲁迅其他的文章读一读。用比喻论证去写一篇议论文论证你的观点。

【答辩题目】

1.本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请问在讲解时要注意什么?

2.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一、考题回顾

image.png
image.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举国欢庆,我们喜悦,自豪!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飞天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板书: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整体感知

1.新闻一般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尾五部分。

2.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本篇新闻的脉络:找出导语、主体部分。

明确:导语(1—3):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和意义;主体(4—9):介绍自1957年至1960年中国人的“飞天”历程。

(三)深入研读

1.朗读全文,提问:在导语中作者是怎样写“神舟”五号发射的时间、地点和意义的?

明确:描述式+评论式。具体描写了“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点出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评论的方式,点明“神舟”五号发射的意义是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板书:导语——描写式、评论式】

2.阅读本篇新闻的主体部分,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写该篇新闻的主体部分?

明确:“时间为经,事件为纬”。以时间为线索,以中国航天史中的具体事件为内容,如: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立项研究;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制定发展规划方案;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板书:主体——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3.小组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即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即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综合全文,了解标题含义。

明确: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多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四)拓展延伸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纪录片,再次深入地感受这段艰难却又辉煌的历史!

(五)小结作业

小结:“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问天之路永无穷尽,浩瀚深邃的太空必将留下中华儿女更加灿烂辉煌的足迹!继“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我国又陆续发射了几艘神舟系列飞船,其中距今时间最近的是“神舟”十号。

作业:试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新闻,报道“神舟”十号发射情况。

【板书设计】

image.png

一、考题回顾

image.png
image.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动物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视频中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通过学习这一课,或许你就会懂得,生活中不是缺少科学,而是缺少发现科学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对哪些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明确:叶猴嬉戏、渡鸦滑雪、露脊鲸举尾鳍。

(三)深入研读

1.阅读课文,作者列举的这三个例子是否是动物游戏行为的简单罗列?说说这样开头的作用。

明确:三个例子不是简单罗列,而是注意了取材区域的不同,突出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也就突出了对此研究的意义。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引出说明的问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面对动物的游戏行为,专家们又是如何给这些游戏分类的呢?

明确:单独游戏,动物无需伙伴,个体独自游戏;战斗游戏,动物两个以上个体参加,是社会行为,看似战斗激烈,但双方的攻击有分寸,不会引起伤害;操纵游戏,支配环境,操纵周围事物。【明确:行为: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游戏】

3.小组讨论,作者围绕着动物游戏进行了列举和分类,一般的说明文文字总是有些枯燥,可本文却充满了趣味,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明确:①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

通过一系列动词“依仗”“玩”“推挤”“抓住”“跳开”及修饰语“竭力”“巧妙”的运用,形象地描绘出了叶猴游戏时调皮、可爱、灵巧的姿态。

②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们难以见到的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孩子嬉戏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想象北极渡鸦的天真可爱。

③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

明确:运用拟人化的笔法,刻画了露脊鲸游戏时怡然自得、悠闲轻松的姿态。

4.播放动物世界,结合课文谈谈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面对未知事物要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明确:勤于探索、勇于钻研】

(四)拓展延伸

谈谈我们当前需要保护动物有哪些?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情感。

作业:设计保护动物、爱护鸟类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image.png

一、考题回顾

image.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出示赤壁之战图片的PPT,提问:同学们来看一看图片当中是什么场景?知道这是哪场战争吗?(生答赤壁之战)

听到战争,我们就会想到流血牺牲,但是当我们站在古战场,我们胸中又会涌现出一种英雄情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苏轼,来看一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中又是怎样一种情怀,一起来学习今天这一堂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标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提问:生再读词,想一想上阙写的是什么?

明确:上阙:江山如画的一个场景。

(三)深入研读

1.提问:江山如画是什么样子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请用文中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明确:三个词――乱、穿、卷。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明确: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板书:上阕 景 江山如画】

3.提问:作者是一直在写景吗?那他从什么地方开始发生改变了呢?

明确:没有一直在写景,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开始改变。

4.生讨论:作者在下阕写道“遥想公瑾当年”,想到了谁?为什么只写了周瑜一人呢?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想到了周瑜,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从而将自己与周瑜作对比。

周瑜 苏轼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际遇:功成名就 怀才不遇

5.提问:作者在这里这样写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写情,情是怀古伤己。【板书:下阙 情 怀古伤己】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作者在这首词当中他的情绪一直都是怀古伤己吗?作者最后的情绪是什么呢?(请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明确:并不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五)小结作业

小结:作者的感情变化从惆怅到洒脱,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课文。

作业: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image.pn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在线表单提交
更多
您的姓名 *
电话 *
咨询科目 *
备注内容
按钮

在线留言

281 人已预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线刷题


培训课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周一到周日9:00-18:00

技术支持: 风科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