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成就梦想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报考



  • 微博
  • 微信
  • QQ好友
  • QQ空间
  • 百度

重庆市医药学校"师型教师”招投标中标单

重庆英豪教育培训学校教师培训协议单位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培训协议单位

详细内容

2019下半年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一、考题回顾

题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基本要求:

(1)讲解清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3)试讲时间10分钟。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邓小平的图片,讲述:这是1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教师提问:《时代周刊》为什么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做出了怎样的举措?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引导: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农民公社,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实行工分制。这样的劳动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教师追问: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央很是头疼,为此,党中央是如何解决的呢?目的何在?

学生结合教材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实施

教师展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的图片,并提问:当时中国农村的经济不容乐观,尤其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加之1978年安徽省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小岗村的人民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具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结合图片及课本得出:农民写下改革宣传书,按下血印。他们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教师播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视频片段,提问:这种形式带来了令人满意的收益,请你说一说成果?这一成果得到了怎样的反响?

学生交流得出: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教师补充: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三)意义

教师展示史料并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思考探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以往的经济发展形式相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探讨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生活得到改善。

教师追问: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也越来越多,但是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知识。

2.作业:农民种出来的粮食越来越多,如何将农民种出来的小米、红枣等卖出去呢?请你为家乡出谋划策,下节课交流分享。

【答辩题目】

1.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什么是历史情境教学法?

……………………………………………………………………………………

一、考题回顾

题目:《雅典城邦的繁荣》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能正确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质。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希腊地图,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请聪明的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地方能否产生比较发达的文明?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设问:从大河流域文明产生来看,需要有河流滋润平坦开阔的土地,才利于原始农耕生活对吧?这里三面环海,岛屿众多。可是在这个地方不但产生了文明,还产生了西方文明之源,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文明是什么样的吧?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城邦

教师继续在多媒体展示希腊地图并讲解:这里环海、多山、多岛屿,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这样的地理环境催生了希腊文明,成为古希腊历史的开端。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城邦?城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教师补充:其中这里最著名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尚文,斯巴达尚武,因此在雅典产生了繁荣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斯巴达则铸造了强大的军队。

过渡:那现在我们就重点来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二)雅典的民主

1.表现

教师设问:为什么雅典能确立起民主制度?它又是怎么确立起来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济比较发达,人们的参政意识比较高。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教师设问: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就是说在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度非常繁荣。那主要有哪些表现呢?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学生扮演雅典公民上台阐述,公民甲:伯里克利扩大了我们公民的权利,城邦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公民乙:城邦日常事务的由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作为主席团成员,我们可以召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权、司法权等。我们主席团成员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的主席也经抽签产生。

公民丙:我们是财产较少的贫穷公民,伯里克利为了保证我们也能参政议政,他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以此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同时让我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补充:伯里克利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当中,他把雅典变成了“全希腊的学校”。

2.实质

教师提问:既然雅典城邦这么繁荣,你是否愿意做雅典公民呢?

学生自由回答:公民可以经过直接的抽签、选举,自己能参政,而且就算是选出来的官员也大多是自己满意的,所以很愿意做雅典公民。

教师引导设问:大部分同学说乐意当雅典的公民,可是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在雅典只能是成年男性公民参与民主政治,不是全体人民。也就是说有很多的人不能参政,那哪些人不能参与呢?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回答: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女性、奴隶人是没有参政的权力的。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考古陶片“习艺少年”和数据史料并讲述:看图可以发现,雅典公民家庭的男孩要通过学习各种技能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做准备,女孩除了担任家务之外,也要在家读写,演奏乐器。所以男女是不平等的。从数据资料可以看出,成年男性公民只占到雅典总人数的5.5%左右,因此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其实质上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系统归纳知识。

2.作业:不光是希腊,罗马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如果说希腊为西方带来了民主制度,那罗马带来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回去查阅罗马城的建立传说,下节课带来与大家分享。

【答辩题目】

1.结合史实,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2.请简述历史教科书在历史课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

一、面试考题

1题目:五四爱国运动

2.内容:

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归还给中国、废除“二十-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的无理拒绝。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爆发。

5月4日,北京市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i ]前集合,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并举行游行示威。北洋军阀政府出

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响应。6月初,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工商界纷纷响应。运动中心由北京移

到上海。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6月28日,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运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基本要求:

(1)讲清楚五四运的概况。

(2)教学过程中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3)有必要的板书。

(4)试讲时间约10分钟。

答辩题目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的“初心”和“使命”分别是什么?

2.谈一下你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

2.内容:

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归还给中国、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的无理拒绝。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5月4日,北京市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并举行游行示威。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响应。6月初,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工商界纷纷响应。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6月28日,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基本要求:

(1)讲清楚五四运动的概况。

(2)教学过程中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3)有必要的板书。

(4)试讲时间约10分钟。

答辩题目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的“初心”和“使命”分别是什么?

2.谈一下你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提出问题:歌词中的“五四”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原因

教师讲述:要想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我们还要拨动时针让时光倒回到1989年。这一年山东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受其管制。后来爆发了一战,中国作为正义的一方参与其中,但战争期间日本趁机入侵山东。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准备参加由英、法、美等国召开的巴黎和会。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外交代表团会提出什么诉求?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又会怎么做?

学生明确:外交代表团要求德国将山东的权利归还给中国,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等条件。但是这些合理提案却遭到无理拒绝,这些帝国主义国家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侵占的权益转给日本。

教师追问:中国像战败国一样被人宰割,这一消息传回国内,人们有何反应?

学生回答:举国震惊,群情激愤,于是爆发了五四运动。

教师强调: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也就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二)过程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史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问:五四运动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学生分析总结: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但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第二天,北京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教师总结:这一阶段的主力是学生,地点在北京,斗争方式是学生罢课。

教师播放《五四风雷》视频片段并让学生思考:虽被镇压,但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了全国各阶层的响应。后来又进行了一次爱国斗争。这一次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6月5日,上海一些纱厂、印书馆工人进行了大罢工,商人也罢市,学生也罢课了。

教师提问:这次全国人民的抗争,最终是什么结果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6月28日,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学生、工人游行图片,并设问:这场运动的胜利离不开学生和各阶层的抗争,这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品质呢?

学生回答:体现了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总结:这种精神也被称为是“五四精神”!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当继续发扬!政府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宣布五月四日作为中国青年节。

(三)意义

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运动,是一个全民的运动,不是任何武力所能压制得了的。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进行小组讨论:五四运动是什么性质?它的爆发有何深远意义呢?

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运动,是一个全民的运动,不是任何武力所能压制得了的。

小组代表回答: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补充讲解: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伟大的力量,而且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起到了领导作用,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因此,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进行情感升华。

2.作业:课下观看电影《我的1919》,下节课谈谈观后感。

【板书设计】

五四国运动

(一)原因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二)过程

阶段一:学生、罢课

阶段二:工人、三罢

(三)意义

新民主主义开端

【答辩题目】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的“初心”和“使命”分别是什么?

2.谈一下你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

《西汉的建立》

一、面试考题

1.题目:西汉的建立

2.内容:

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落。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3基本要求:

(1)讲清楚西汉建立时的社会境况。

(2)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板书工整,布局合理。

答辩题目

1.说一说文景之治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请你说一说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朗读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提问学生:诗中的汉祖是谁呢?

学生回答:建立西汉的汉高祖刘邦。

教师追问:西汉是如何建立的?建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境况?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播放纪录片《楚汉之争》的片段,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

学生观看后回答: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教师接着提问:在楚汉之争中为何刘邦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课下收集的资料回答,之后教师总结:楚汉之争后刘邦、项羽相互角逐,在这场比拼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王朝。而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

教师补充: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社会境况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刘邦好不容易坐上了皇帝,心里兴奋之情言溢于表,可是没过多久,高祖却眉头紧皱起来。西汉之初遇到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境呢?

材料 而汉则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饿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学生结合史料及教材,回答问题:1.西汉建立之初,人民失去农作之业,从而发生大饥荒;2.全国只有五千石粮食,人们互相残杀啃食,死的人超过了一半;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落;4.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社会境况?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造成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生活中当时的社会,你会面临什么?

学生结合之前的回答畅所欲言:作为农民我会面临饥饿,食不果腹,因为战争家里劳动力少、农具稀缺,没办法更好地耕作;作为商人面临社会动乱,没办法更好地交易;作为教师,没办法安心授课。

教师总结:长期的战乱使得汉初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

(三)启示

教师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思考:如果你是西汉初年的朝廷大臣,你认为此时西汉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给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汉朝首要任务是要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才能化解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战争不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人民才可以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要坚决抵制一切破坏社会安定的因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作业:学习本课后,你对汉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有什么建议呢?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西汉的建立

(一)背景

(二)社会境况

社会动荡不安

(三)启示

【答辩题目】

1.说一说文景之治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请你说一说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点?

《拿破仑帝国》

一、考题回顾

1题目:拿破仑帝国

2内容:

当时的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1799 年,拿破仑. 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起-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他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I商业和农业。为了整里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订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在战场上,拿破仑再次大败反法联盟,他的个人威望也登峰造极。1804年,经公民投票 ,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加冕称帝。

拿破仑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在欧州君主眼中,它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反法联盟-次次与法国较里,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托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3基本要求:

(1)试讲十分钟。

(2)学生了解到阜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质。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请简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2.中学生历史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础?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大卫的名画《拿破仑加冕》,并做简单介绍:这幅画描述的是拿破仑加冕的场景,拿破仑从教皇手上抢过皇冠,给自己加冕。接着提问:拿破仑作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将军,怎么会成为帝国的皇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对内政策

教师介绍:热月政变后成立的督政府软弱无能,对内无法镇压叛乱,对外无法打败反法联盟,法国人民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教师提问:拿破仑在执政期间采取了哪些政策呢?请同学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相关片段,结合课本与同桌交流进行总结。

学生回答:他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还主持制订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

教师展示《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料,并提出问题:《拿破仑法典》体现了什么原则?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史料,回答问题: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带来的影响也很深远,不仅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二)对外战争

教师介绍:同一时期,拿破仑不仅在对内政策上取得了成就,在对外战场上他也大败反法联盟,个人威望如日中天。在这样的局势下,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于是就出现了大卫画作里的那一幕。

教师提问:拿破仑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它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反法同盟继续进攻法国,战争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反法联盟一次次与法国较量,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

教师继续引导:我们怎样评价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呢?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关材料,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分析。

小组代表回答:拿破仑大军横扫欧洲大陆之时,所到之处废除了各地封建特权,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有利于欧洲社会的进步,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给其它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很大伤害。

教师总结: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进步性,又有侵略性。在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有着双重属性,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所以应该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教师补充:拿破仑帝国虽说强大,但是存在时间并不长久,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就走向了覆灭。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2.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关于拿破仑的其它画作,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拿破仑帝国

(一)对内政策

《拿破仑法典》

(二)对外战静

双重属性

【答辩题目】

1.请简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2.中学生历史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础?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在线表单提交
更多
您的姓名 *
电话 *
咨询科目 *
备注内容
按钮

在线留言

281 人已预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线刷题


培训课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周一到周日9:00-18:00

技术支持: 风科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