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成就梦想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报考



  • 微博
  • 微信
  • QQ好友
  • QQ空间
  • 百度

重庆市医药学校"师型教师”招投标中标单

重庆英豪教育培训学校教师培训协议单位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培训协议单位

详细内容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囚绿记》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散文,现代作家陆蠡按照“恋绿--囚绿--释绿--念绿”的思路与讲述了与常春藤相处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生活现状以及真挚的心愿。

含蓄地指出了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文章构思新奇,详略得当,语言含蓄,深沉厚重。教师之梦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品味文章中的语言,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体悟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常说绿色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受到了大部分人的喜爱。由于喜爱,不少人则有了将一抹绿色“占为己有”的想法,然而当绿色被囚禁时,生命之色便开始发黄、发枯,不再有活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囚绿记》这篇文章,看看文章中的“绿”是否遭受了同样的经历。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播放文章的朗读音频。

2.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3.整体把握,文章中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的。(明确:“恋绿——囚绿——释绿——念绿”的思路)

 (三)深入研读,合作交流

1.有感情地再读文章,找出文章中所说的“绿”指的是什么?

明确:

作者写到:“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由此可知,文章中所说的“绿”指的是常春藤的枝条。

2.思考:“我”为何如此喜欢“绿”?(指定学生答)

明确:

因为“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3.“我”为什么要“囚”绿?(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回答)

明确: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因为“我”喜欢这抹绿色,希望“绿”可以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4.“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明确:

没有囚住。“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去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常春藤被“囚”之后,它还是固执地向着以前的方向生长,而且在被“囚禁”的情况下,常春藤开始变得没有升生机和活力。不得已,只能“放走”这抹绿色。

 (四)拓展延伸

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这种“囚绿”的行为,思考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前后四个人讨论后回答。)

明确:

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写的,回顾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外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之所以囚禁这抹绿色,一方面是因为喜欢,另一方面是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永远向着阳光,可以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想囚禁这株常春藤。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同时也揭示出了常春藤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生命的不可侵犯。在此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五)小结作业

1.总结:作者按照“恋绿——囚绿——释绿——念绿”的思路来写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常春藤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2.作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文章。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因而重心在诵读、梳理叙事顺序上。与此同时,本堂课的教学,还需抓住作者所使用的象征的写作方法,从作者的抒情方式入手,让学生在反复听诵和朗诵的过程中,深切感作者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课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囚绿记》说课稿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教师招聘和资格证面试,教师之梦整理了《囚绿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中语文组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囚绿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囚绿记》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1组第3课,是一篇精读散文,文章写的是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

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二、说学情

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新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基本能把握课文的内容。从初中到高一他们接触了不少美文,多数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所感悟。但他们有很多人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通过优美的语言获得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和对课文美的感知,再结合写作要求力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探讨“绿”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处境艰难中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在寻绿-观绿-囚绿-怀绿过程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是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白"绿"的象征意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质疑问难,不断渗透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对处境艰难中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重点语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师生共同畅谈对颜色代表的不同意义,引出对绿色喜爱的原因,进而引出本课。通过畅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大家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是“求”之不得,可为什么有人偏偏要“囚禁”它呢?

2.你们所理解的“囚”是什么意思?

3.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们能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师总结,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深入研读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本环节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在寻绿——观绿——囚绿——怀绿过程心情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寻绿:喜悦满足;观绿:留恋欢喜;囚绿:喜悦、可怜、恼怒;怀绿:祝福怀念)

2.找到“绿”有哪些变化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样的变化?

①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囚绿”的自省,又不肯彻底自己决定的矛盾心理,更能反映作者对绿爱得“执著”。

②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这句点明了自己一方面感到常春藤的“可怜”,同时又“仍旧不放走它”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对“绿”的挚爱。

③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④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当然,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或双关。

⑤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表达我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诵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讨论法使学生解决了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通过对常春藤的意象的鉴赏,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景物的完美融合。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我会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且思考:

1.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教师明确:对常春藤蓬勃、向阳的怀念。

2.作者“囚绿”的时候恼怒于植物的“固执”,却最后为什么还要“怀念”呢?

学生结合着教师补充陆蠡《囚绿记》的写作背景分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发言。

教师明确: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从常春藤植物蓬勃、向阳、固执的特点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对生命、希望、光明、自由的不懈追求,还有那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这就是从“物”到“志”,从“实”到“虚”的写法,我们称之为“象征手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说人的情感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春景使人畅怀,暮景使人感伤。

《囚绿记》中,让学生谈谈作者借物抒情的象征手法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体现了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对主题的进一步个性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突显作品的现实意义。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写出你是否赞同作者因“爱绿”而“囚绿”的做法的原因,字数不限。因为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所以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巩固知识,完成本阶段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要求。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犹如提纯的金,琢成的玉,能够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我的板书以“寻绿-观绿-囚绿-怀绿”情感变化为中心线索,揭示“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贯穿全局,体现了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多重教学方式,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在线表单提交
更多
您的姓名 *
电话 *
咨询科目 *
备注内容
按钮

在线留言

281 人已预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线刷题


培训课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周一到周日9:00-18:00

技术支持: 风科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